《孝经》读后感
最古老的《孝经》据传出自孔子故居墙壁藏书中,有文献记载孔壁藏书为孔子裔孙孔鲋于秦末时所藏,汉武帝时鲁恭王扩建宫舍,推倒孔子故居墙壁始被发现。目前的通行本为唐明皇李隆基作序的《孝经》。《孝经》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是儒家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它成为人们修养的必读书目之一。
现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各种落后思想也随之而来,如拜金主义、月光族、啃老族、宅男宅女等思想大肆盛行。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如今的这一代人身上正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
中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孝道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观,关乎国人的精神生活。何为“孝”?上面一个“老”字,下面一个“子”字,其含义不言而喻。孝指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为人道德的根本之一。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孝道也就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孝敬父母最重要的就是听他们的话,只要他们说的是对的,就一定要照着去做,因为这些话对我们都是有好处的。为人父母,怎么会去害自己的孩子呢?
“孝顺”,应该既孝且顺,但并不是完全顺从。孔子在《孝经》中告诫我们:孝,不是徒做其表,而是发自内心的对长辈真挚的感情,不是盲目听从,而是在长辈有所失误的时候,也能提出适当的建议,不是只孝敬家里的长辈,而是爱己及人,爱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样,能做到由孝及爱,上爱下孝,温暖人间,和谐统一。
百善孝为先,万恶邪为首。所以我们无论身处什么环境,都要记得关心自己的亲友,多为父母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对自己的亲戚多点问候,多点关心,多点联系,即使是远在异乡的他们,其实距离我们并不遥远,亲情可以拉近一切距离。
古语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我们要抓紧时间去关心、孝敬自己的父母,不要等他们年老体衰的时候,空留遗憾与悔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养育我们已是大恩大德,我们已经永生难报,只能也必须在有生之年好好孝敬他们。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仅是国家的和谐,一个大家的和谐,还要求每个小家的和谐,这样国家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路程上才能再创辉煌。而孝,正是建设和谐家庭的催化剂!
姜雪2012-07-30
《孝经》读后感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孝顺尊老的传统被世代延袭,并积累了许多的典型,如《二十四孝》就是家喻户晓的教科范本。《弟子规》中“入则孝”也提到:百善孝为先,要善事父母,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
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孝文化的糟粕自然要被舍弃,但其中的积极意义和精髓仍然被继承下来。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伟人领袖,那些孝敬尊老的故事是永远让人感动的。孝顺是“顺于道”而孝,其原本义不是盲目顺从于父母、国君。自然的规则、社会生活的规范称“道”。顺应自然规则,尽到做人的社会本位职责,就能得到的和谐的生活。
一个人对爱的体验,是从父子有亲的天然伦理亲情开始的,而后渐次普及“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的“大爱”、“博爱”。只有充分感受并领悟到父母亲情才能做到和善的对待他人。因为“家”有父母给予子女纯粹的爱与幸福,家也是父母对子女承担无私的责任与付出的地方,是体现责任的地方。“家”代表永恒的人性,中华民族的教育,立足家庭生活中父母子女之间的爱,而后将此体验推已及人,而后达到“博爱”。若连对恩养自己的父母都不肯敬爱,却自称能够爱他人、爱民族,则有违背天然伦理而别有居心地邀取名利的嫌疑。
孝顺父母,不是简单的几个字,而是要付诸于行动。在快节奏的今天,一个电话,一句问候中就包含了浓浓的情意。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不让他们在家空巢以待,要知道我们的到来会带给他们的幸福喜悦。父母养育了我们,他们老了正是需要我们照顾的时候,多关心关心他们的身体是否健康,心情是否舒畅,尽到做子女的赡养责任,让他们安度晚年正是《孝经》所提倡的。
刘念晶2012-7-31
始读《孝经》有感
《孝经》,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宝贵资产,今读后有感: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典籍,在当今的生活中也有其积极的指引教化作用。符合现今的主流价值观。
我们处在社会以及经济转型的重要阶段,人们在疯狂追逐物质的同时其价值观、世界观正在发生变化、扭曲,很多消极的落后的思想充斥着人们的精神生活。邓小平说过,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当今经济高速发展,显然精神文明建设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人们走的太快了,是不是该放慢脚步回头看看呢。《孝经》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对亲人尽孝道进而引伸对君王尽忠尽职做了高度概括的阐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讲述孝道是道德规范最根本的品德,所有教育规范人民行为的精神内核。结合当今社会,孝亲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值得提倡遵行。孝亲美德已经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放之四海而皆准。我们提倡的尊老爱幼就是对孝亲这一美德的现代表述。长幼有序是社会参与者遵循的根本秩序。长有长之德行,垂范后辈;幼要尚贤尊长,身体力行。人们来到这世上,最先接触到的最直接最朴素的情感就是敬奉自己的父母,所以孝为所有道德规范的根本。现阶段孝亲不仅是道德规范,还上升为法律规范。我国现行刑法和民法等多部部门法都有对孝亲这一基础美德做了延伸规定。可见,孝作为“德之本也”不论在古代还是当代都是统治阶层所倡导的。美教化,移风俗,自此始之。
李永杰201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