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弟子规》——入则孝篇有感
近来看到网上有报道“人大代表”提议将子女回家看望父母立法,子女赡养老人可以免个人所得税,但是怎样界定还一时没有好的方法。根据调查,每周能够看父母的排到第二位是16.4%,每个月是13.8%,每三个月是9.5%,十个人里大概有一个,每半年是14.9%,排到最高的一个数值是一年才看一次父母33.4%,这也说明现在人口的流动离开自己的故乡的比例显著增大了,也有部分很多年没有回过家的占11.9%。
我们单位也有很多同事家在外地,虽不能常回家看看,但是可以给远方的父母常去一个电话,好让远方的父母放心。传统文化学习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希望在这样的氛围里我们的员工更加孝顺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及同事之间更加团结和睦。
——刘博2012-7-10
读《弟子规》——入则孝篇有感
百善孝为先,“孝”是离我们身边最近的一件事。人的一生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入则孝,出则悌”,人对父母怎样,对兄弟姐妹怎样,是人生第一阶段最该学好的。第二阶段为“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言语谨慎,心中有大爱,行为亲近仁义的人。第三阶段才应“有余力而学文”,将以上的事情都可以做好了,还有余力再而学文化。这才是本应的顺序。
先如今社会已经把教育子女的顺序完全颠倒了,孩子3-4岁学识字、5-6岁学心算、7-8岁报各种钢琴、奥数特色班,这样一路上到大学、硕士、博士。先做最远端的学文的事情,学完之后再倒回来学怎样做人、怎样与人交往。慢慢知道“谨言慎行、诚信为先”,反而忘了最本质的“出则孝,入则弟”应该是人生的第一课。
孔子的弟子曾经问孔子“何为孝”?孔子曰“色难”。就是说给父母好吃好喝,买这买那,不如你经常陪伴在他们左右,给他们一个好脸色更为孝顺。
——王晓雪2012-7-10
弟子规阅读心得“泛爱众”
“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再”,我们设计院就是一个大家庭,大家来自四面八方,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需要互相帮助、关心和尊敬,真诚的沟通,大家齐心协力才能使山东省热电设计院从胜利迈向更大的胜利。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道人善”中的“善”,其实并不只是指善行,还包括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这些传统文化中大力弘扬的美德。只有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我们的国家、社会、我们山东省热电设计院才能真正的和谐。当我们看到身边同事的善行、仁义、诚信、忠孝、宽容、勇敢、谦让等美德时,除了自己要努力的向他们学习外,更要大力的弘扬,让这些美德被更多的人知道,让学习美德在设计院成为主流,让学习美德成为最流行的时尚。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在我们一生中有很多人帮助、关心过我们,让我们感动、铭记,比如,应聘时,对我们进行招聘的领导,刚参加工作时,对我们悉心指导的部门主任,在我们遇到难题时,帮我们细心解决的同事。他们很多人在帮助我们的时候并不要求我们回报什么,但是我们在受人恩惠时的感动却铭记在内心的深处,不曾忘记。我们报答恩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努力百倍的工作、精益求精的绘图、不断完善的设计。在努力的工作中,让自己由一匹小马驹变成千里马,时时怀着感恩的心,感恩伯乐对自己的赏识、主任对自己的指导、同事对自己无私的帮助。
——曲磊2012-7-23
“有余力,则学文”阅读心得
《弟子规》中讲到的:“有余力,则学文”。这对于处于我们这个阶段的青年来说,极具教育意义。
学生时代盼着上班工作,常常为了所谓的“工作”、“兼职”而拼命的奔波。在奔波和找寻中,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也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等到真正的工作后,才发现,该学习的阶段没有很好的学习,而该工作的时候又心有余而力不足。《弟子规》虽为古训,照样适用于当今。
学生阶段这些年,感触最多的,就是没有好好的读一门专业或学科,很多知识都是一知半解或是蜻蜓点水,没有深入研究。在踏入社会的那一刻,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怀抱着期望和热情开始找寻,不知道目的的找寻。而今,明白后徒有感叹。
“有余力,则学文”,由此,让我感慨颇深。作为学生,没有学有所专;作为工作者,没能有所胜任。但是,倘若时间可以,倘若时间能像海绵那样挤出一点的话,我会好好把握。宝贵的时间犹如宝贵的生命一样,要珍惜,要把握。在工作后的许久,才更能明白这句古训的深层内涵。有多余的力气,精力,就要不断的充实自己,学习文化,专业知识。此处的“文”应该是所有学科知识的总括吧。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是否该抽出时间,拿出精力来充实自己的大脑,充实自己的生活呢?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快就会将我们淘汰,不思进取和固步自封,只会使自己在人生的长跑中落的更远。有眼光的人会为自己的未来进行细致而详尽的规划,其中不乏提高自我的规划。而那些浑天度日的人,有余力也会用在娱乐上。对比两者,我想,我们应该深刻的反思自己的人生。工作之余,应多考取一些证书,比如一二级建造师、注册设备师、注册电气设备师等,不仅能增加我们的收入,在增加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愉悦身心,加大自己在未来职旅中胜算的砝码。相信有知识的生活,才是快乐的;有学习的生活,才是丰富的;有资质的生活,才是优质的。
读罢,思绪久不能平,但是,失去的光阴总归失去,把握当下的时光才是明智之举。因此,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之余,要多学习,多考证,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涵养,做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素质,有证书的人。
——魏红东2012-7-26
弟子规——谨
《谨》这篇文章主要是讲解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行为举止要严谨。文中的“事勿忙,忙多错”,就是告诉我们在工作或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不可匆忙,忙中易出错;更不要害怕困难、知难而退,也不要草率行事。比如,上周五突然接到邮局电话,说有加急邮件需要领取,扣下电话,办事人员冲忙去邮局。走的冲忙,办公桌上很乱,收拾的也不利索,院里所有钥匙都在办公桌上,假如有人趁人之危将钥匙拿走一串,后果将不堪设想。办事人员通过这件事情感触很深将引以为戒,决不犯类似的错误;还告诫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制定自己的工作计划,如果有其他的事情等着你去处理,我们应当将没有完成的事情记录下来,将棘手的事情处理完毕后,再去处理事先没有完成的工作,千万不可丢三落四、无目的、无组织、无时间观念的去做工作。结果事与愿违,往往会做得不好,也很容易出差错,而且也会影响事情的效果与进展。
“勿畏难,勿轻略”中“勿畏难”告诫我们做事或者学习中要有不畏困难的这种心态。人往往都会挑好的、容易的去做,碰到困难的大部分都会畏缩,不敢前进。也因为这种心态,我们要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超越自己的能力,通过请教领导、找同事帮助等来解决困难。碰到困难的同时,我们要保持冷静的心态,多动脑筋想问题,能反覆再三的思考、学习,一定能将事情做好。对于世间的任何事情或者学业,我们不能有轻慢、有轻忽的这种心态,我们都要用恭敬心求教于别人。
——吕慧201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