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心得之《泛爱众》
孟子曰“人皆有恻隐之心”!《说文》中“人”的含义是:“天地间性贵者也”。《三字经》文章开头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以上的:“恻隐之心”“性贵”“初之性”,指的是人的同一品德,就是“善”!人立天地之间的根本,就是“人心本善”,这是其他生物所没有的特质。所以,我们应当尽力帮助他人,关心他人,让“善”永恒的传承下去。在有“仁德”的人身上学习“善”、感受“善”,使自己的品德修养不断提高。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以“信”为基础,以“善”为养分!作为院里的一份子,身在经营处的工作岗位上,应该在工作生活中的待人处事上,以诚信为先,以仁德为贵。不断激励自己进步!
——刘一帆2012.6.1
弟子规—心得之《泛爱众》
读了这片文章我觉得要做到“泛爱众”首先要提高自身修养,提高自身境界,让自己看的更高更远。只有站在一定高度上了才能有一个博大的胸怀,才能去真正的“泛爱众”。如果一个人想得到大家的温暖那必须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上先温暖大家帮助大家,做到最起码的泛爱众,那么久而久之随着自己的修养和阅历的提升就会慢慢的达到“泛爱众”的真正要求。
我们经营工作在平常拜访业主的时候要不卑不亢拿出自己的真诚,如果像我们安丘项目那样我们也成为业主了,那么对来拜访我们的客人也要拿出百分之百的热情,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会越来越好!
—— 衣浩元2012.6.1
从《弟子规》“孝弟”篇想到的
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是每一个人都要做到的起码的行为准则。古代孝敬父母的例子数不胜数。从山东临沂的王祥卧冰求鲤救继母到现代的….无不说明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每一个人,都是父母辛辛苦苦拉扯大的。从小父母为我们吃喝穿付出了心血,却从来不求回报,作为子女的我们,无以回报。父母宽大的胸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的影响着我们。作为子女,孝敬父母,尊敬父母,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王祥,是古时候孝敬父母的典型。他在冬天,不顾严寒,躺在冰上面,就是为了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冰块,然后捕捉鱼给自己的养母。这对于现代的人来说,实属可贵。对于自己的亲生父母,有些人都做不到舍己为母,更何况是为了自己的继母呢?作为新一代的中国人,我们不仅要发扬老一辈艰苦奋斗的精神,更要学习他们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团结兄妹的精神。
中华民族是有着优良传统的民族。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为生在中国而骄傲。当然,作为一个民族的传人,我们不仅要继承民族中的优良民族特质,更重要的是,发扬前辈们传承下来的精神和传统。《弟子规》告诉我们孝敬父母的重要性。我们就应该身体力行,做一个优秀的,称职的,真正的龙的传人。
——臧镇2012.6.12
信篇讲述的主要内容就是做事、为人要诚实守信。处在社会中难免要接触一些不同的人和事,在交往的过程中,就要讲究技巧和分寸。弟子规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谨言慎行,为人处世要诚实守信。
读过信篇以后,我学到了很多处世之道。凡事要三思而后行,为人不能鲁莽行事。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周全,并且说过的话一定要努力做到,不能欺骗领导和同事,更不能欺骗父母和朋友。
有一则关于诚信的故事,拿来和大家分享。在十八世纪英国有一位绅士,在路边等车的时候有一位小男孩过来说,“请买一盒火柴吧”。绅士说:“我不买”。说完绅士就转身要走,小男孩追上去说:“请买一盒火柴吧,我已经一天没有吃饭了”。绅士无奈,说“可是我没有零钱啊”。小男孩说:“您先拿着火柴,我给您去换零钱。”说罢,小男孩就拿着钱跑开了,可是,绅士等了好久,都没有看见男孩回来,于是绅士就回家了。第二天,绅士正在上班,他的下属进来说有一个男孩找他。男孩进来说:“您好,这是我哥哥让我给您的零钱。昨天他去换零钱时被车撞了,现在在家躺着,他嘱咐我一定要把钱给您送过来。”绅士被男孩的精神深深感动了,于是跟随着孩子到了家里。男孩躺在床上,他的继母在照看他,后来,绅士承担起了他们的生活所需。
故事结束了,可是,小男孩的所为却让我陷入深思中。每个人都有自己为人处事的原则和方法。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做到诚实守信。小男孩虽小,却懂得诚信的大道理。他在自己无法完成的情况下,委托他人代为办理,着实体现了他可贵的精神和崇高的形象。
信篇对于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作为一个成年人,在处事上,要沉稳,防止暴躁。而在为人上,要信任他人,坦诚以待。任何欺骗的行为都有揭穿的一天。所以,做人要诚实厚道,做事要踏踏实实,这是起码的标准,也是应遵循的准则。
希望,诚信充满社会,希望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和谐。
——魏洪东2012.6.19
余力学文
从《弟子规》中“有余力,则学文”告诉我们,要先做好本职工作,在有精力和时间的时候要学习,包括学习专业知识和各种文化典籍。
从我们迈入社会的大门起,我们就挑起了一份工作承担一份责任。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踏踏实实,一心一意把它干好。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力,仔细认真就一定会做的更好。
当然工作离不开学习。当今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而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一批批精英。他们不仅工作上认真负责,更重要的是懂得创新。所以我们在有精力和时间的情况下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各种文化典籍,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专业水平并且扩展知识面。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是说学无止境。《三字经》劝说人们“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是强调学习对人成长的重要。而“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谚语一直在提醒我们,不论在什么时候,不论我们年龄多大,都应该做到不忘学习。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万事贵在坚持。学习是一个周而复始没有穷尽的过程,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学海无涯,要坚持不懈地学习。
所以我们不紧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严于律己,积极学习。而广泛的学习和长时间的积累也会有益于我们工作能力的提高。
——温涛2012.6.25
余力学文心得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样,在《弟子规》余力学文中也讲到“不力行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上面两句话都告诉我们不能光盯着书本,要多思考,举一反三,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这样才不会“纸上谈兵”、误入歧途。
现在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学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也抱着很美好的憧憬走入社会,可是进入社会大家庭后发现现实与自己的理想差距甚远,然后就丧失信心、不思进取。余力学文中讲到“勿自暴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至”,告诉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不能自暴自弃、甘于坠落,也不必愤世嫉俗,只要肯努力,圣贤境界虽高,我们也是可以达到的。所以学习弟子规不光能让我们增加仁、孝、礼、义等道德知识,还能帮助我们树立自信,指引人生前进的方向。
古语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通过《弟子规》余力学文篇的学习,提示我们只要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要努力提高道德文化修养和自身技能,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那么我们的整个团体会更加强大,我们的人生也会更加美好!
——田立强20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