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详细内容

字号:   

我院学习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心得分享4

浏览次数: 日期:2012-04-27

                                             读《弟子规》有感

    《弟子规》,虽然全文只有1102字,但字字珠矶,字字意义深远,读后受益匪浅。

    《弟子规》首篇是《入则孝》,我对“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孝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色,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这一段最有感触。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使生我们养我们长大的伟大父母们也一样有着各种不完美。面对他们生活和言行上的一些不正确的地方,面对他们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他们做错了事情,或吸烟,过度饮酒等,我们做儿女的非常有必要按照《弟子规》的古人训去帮助他们改正,所谓“亲有过,谏使更”。作为21世纪飞速发展时代下的儿女们,面对这个日益浮躁的社会,面对儿女与父母接受文化教育不同,理念不同,父母年龄渐长的各种差异不断加大的事实,一个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了我们与父母之间的交流越来越不畅,越来越少,也因此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发展成了一个一又一个的社会问题。但从古至今就不存在没有问题的父母儿女关系,只有处理这种关系的方法正确与否的区别。我们为人子女,面对各种问题不应该只是持有简单粗暴的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式,我们应该向古人学习——“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最终对父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消除与父母之间存在的分歧与误会,做一个“入则孝”的好儿女。

    弟子规第四篇《信》中“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也是我感触非常深的部分。  它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量力而行,不能夸下海口出尔反尔,让人怀疑我们作人做事的诚信。古人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与这个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工作中如果我们轻易答应业主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比如违反国家政策法规,违反专业技术规范,违反公司整体利益的事情,在后面的设计工作中我们会让自己为难,让同事为难,让领导为难。如果答应了别人又不去做到,就会让人怀疑我们的诚信,在下次有机会合作时会犹豫是否选择我们做为合作者。向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和人勇敢的说不,拒绝别人的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既是对自己合法利益的保护,也是对公司利益的保护。

——段晓刚2012.04.16

 

读《弟子规》余力学文篇感悟

 

    读罢余力学文,细细体会,深感古圣贤人的智慧。“余力学文”篇主要讲的是求学时要注意的礼仪和规范,告诫我们学习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同时要用心、专心、虚心、静心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修为。结合到我们的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同样受用,工作、生活中我们要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不要临时抱佛脚,那样既不能保证质量,也会让自己很被动。平时要多与被人交流、沟通,不明白的地方通过查资料和向别人请教,自己的水平就会慢慢提高的。

——岳勇2012.4.16

   《弟子规》终篇《余力学文》说的是在做好孝、弟、谨、信、爱和仁,也就是在做好为人的各项准则之后,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要好好学习六艺等其它知识。

    有余力,则学文”这句话已经点出来,一个人的学问要增长,必须“力行”加“学文”同时并行,两者缺一不可。如果只是学文、只是看书而不力行,即便得到很高的学历,其实没有获得真正的知识修养和提升,这样的结果是“长浮华”。相反如果只是力行而不学文,偏执于自己的看法而没有契合真理,这也不是我们所应有的态度。在学文的方式方法中:我对“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这句话印象很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有疑问的地方随时记录一下,以便向别人请教,一定要得到正确的答案才可放过。这种坚持不懈、细心的学习态度是我们所必须有的,以这种方式学习,经过自身的努力,知识一定会得到积累的。

    我认为自身言行只要循着《弟子规》来实践,兼学各种知识,就能拥有高远的智慧和实践的勇气。智勇双全的人,必然不会偏离正道,沿着正路走很快便能到达目标

  ——刘念晶2012.4.16

读《弟子规》信篇感悟

    诚信是为人的基本原则,《弟子规》中说到:“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论语》:“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复者实践也,约定的事情要合乎义理才能实践。若人与人之间失去了诚信,那这个世界就是虚伪的,没有真实性的世界。“人无信而不立”就是说人如果不讲信义,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在人群中生存。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立身处世应该谨言慎行,谈话内容要实事求是。所谓“辞,达而已矣!”“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谣言止于智者,不要被谣言所利用。现在社会,科技高度发达,网络成为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虚假信息一经传播,就会对整个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未经确认的信息,一定不能随意传播散布。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几内省有则改无加警”看见他人的优点或善行义举,要立刻想到向他学习,不能产生嫉妒之心。纵然目前能力与人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的行为,要反躬自省,检讨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缺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在做设计的过程中,应虚心向周围的同事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避免他们出现过的错误,不断改进自己的设计,提高自身设计水平。无心之过称为错,若是明知故犯,有意犯错便是罪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知错能改是勇者的行为。“过而改之,善莫大焉”,能够勇于改正自己的过错,也是一种美德了。如果为了面子,死不认错,还要去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了。同时我们看到别人有过失,我们也要怀着宽恕的心情来对待别人。我们除了勉励自己有过失及时改正之外,同时也要懂得“得饶人处且饶人”这个道理。

    《弟子规》里像以上这样的道理还有很多,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用心去体会,去理解,才能慢慢运用它,实践它。当我们把一些良好的习惯融入我们的生活中,我想这个世界就多一份和谐和文明。

——刘玉娟2012.4.26

读《弟子规》泛爱众篇感悟

 

    “泛爱众”,本篇在《弟子规》中传达的是一种博爱精神,是教育我们要以广泛的爱心对待社会大众,给予多一些,索取少一些,用心去关爱需要帮助的人。

    古语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的意思是告诉我们:“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我们是生活在社会的大家庭里,要把每个人当做自己的兄弟姐妹,每一个人都应有关爱之心。

    我院自成立爱心基金会后,大家都积极的爱心募捐,帮助有困难的同事,基金会也先后组织看望了福利院那些孤儿和敬老院的孤寡老人,这也是一种博爱的表现,福利院的孩子从小就被人抛弃,没有父母,还身有残疾,而那些孤寡老人平日里住在院内,十分冷清。没有亲人的照顾,没有朋友的支持,无依无靠。幸而有福利院的工作人员无私奉献,精心照顾他们,使这些老人和孩子能得到温暖,所以我们有有幸去看望他们,能尽些微薄之力给他们带去一些温暖,这也是给我们发扬博爱精神的一个机会。

    古谚云:赠人玫瑰之手,经久犹有余香。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要从身边点滴的小事做起,发扬这种“博爱”精神。比如在坐车的时候,在去银行或其他公共场所排队办理业务的时候礼让老、弱、病、残、孕的弱势群体,当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要微笑的致以谢意,看到邻里相互热情的打个招呼,同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帮助,时时记住别人对自己的恩惠,洗去自己对别人的怨恨,这样我们的认识才能晴空万里。每人一个小小的善行,亦会成就爱的大舞台。

    我们学习《弟子规》不但要读于心,更要立于行,更要把传统美德宣传于身边的人,大家一起去发扬这种美德,并去实践这个美德,使我们的社会大家庭更加的美好、温馨!

——田亚楠201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