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弟子规》出则悌篇心得分享
大部分人理解“出则悌”为兄弟之间,平辈之间的行为规范,曾有专家对此篇提出过不同的简介,认为“孝”为下对上,“悌”为下对上,是规范人们在家以外的地方该怎样做事,包括礼貌待人等等都涵盖其中。
——张世存2012.3.5
出了自己的小家,我们设计院是一家人,出了设计院我们同兄弟单位、客户、合作伙伴也要亲如兄弟一般,为人处事要按照“出则悌”的原则来做。
——刘博2012.3.5
读《弟子规》谨篇心得分享
前几日院内准备压力管道资质评审工作,其中各种规章制度详尽地规范了我们日常设计流程与管控手段,“谨”篇所说的便是我们做人的行为细则,坐立行走等等,这与工作其实也是相通的,每个人都有惰性,但如果能按照“谨”篇所规范的那样改掉恶习,长期坚持下去便会形成好的行为习惯。
——刘博2012.3.19
读《弟子规》入则孝篇感悟
最近,看到一道曾在网上广为流传的数学题:20岁以前,妈妈每天都能看到我,而现在我已经半年没有回过家了。现在妈妈45岁。我想如果她可以活100岁,那么还有55年。我半年回家看她一次,我这一生,妈妈这一生,就只有110次机会见面了……。若是按照中国人的平均寿命75岁来计算,这道数学题的原创者与母亲只有60次的见面机会。类似这样的数学题网上还有不少,其中有一对小夫妻在外地创业,只在每年的春节回老家与父母团聚5天,再减去走亲访友等时间,真正与父母呆在一起说说话聊聊天的时间也就24小时,算的结果令这对小夫妻大吃一惊:在父母有生之年,陪伴老人的时间只有29天,不足一个月!这一道道亲情数学题,得出的是一个个让人潸然泪下的数字。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我经常告诫自己:今后,不管工作多忙,也要经常给父母打个电,报个平安,问候下父母。在这我也劝慰朋友,特别是事业型的朋友,别忘了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一款珠宝,也许是一双袜子;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多做一些现在有能力为父母做的事情,常回家看望一下老人,多陪老人聊聊天,多用心听听父母好象很烦人的要求,不要等到明天…
在我看来,孝心不在于物质的高低,“孝”重在于心。孝心是实实在在的,但它又没有什么固定的标准。子女对待父母的“孝”,无论什么方式,无论这种方式是丰厚还是微薄,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当了爸爸,更加的感受到为人父母的不易,更加能感受到父母为了子女不求回报日夜操劳的那份辛苦。正如《弟子规》中所告诉我们的道理,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向规则看齐,做好该做的。就先从“入则孝、”做起吧!
—— 魏洪东2012.3.23
读《弟子规》信篇心得分享
一个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需要很多的因素,这其中就包括诚信。诚信是一个企业的形象也是一个企业的名片。大家坐在一起一谈起某某企业无论业主还是承包商,分包商都交口称赞,说这个企业重信用讲诚信,那么给人第一感觉就已经占得先机,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谈项目的时候一定要给对方这种感觉,用我们的诚信和真心来打动对方。所以我觉得诚信是我们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到院里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我已经深深感觉到诚信对我们院的重要性,也就是这种诚信一直伴随着热电设计院20年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将诚信进行到底,跟客户坦诚相见,说出去的话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分析,树立起自身重信用讲诚信的好形象。
——衣浩元2012.3.26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一语道出了诚信的重要性,对企业,诚信是塑造企业形象和赢得企业信誉的基石,是竞争中克敌制胜的重要砝码。对个人而言,它是一个人的美德和品质,是个人形象和声誉的标志。讲诚信,一方面要求企业对己制定的规章制定要严格贯彻执行,不能随某个领导的喜好而任意变通。另一方面也要求员工以求真务实的原则约束自己的行动,以知行合一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党金荣2012.03.26
读《弟子规》心得分享
——追求我们的幸福
《弟子规》这本书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非浅。以下是我阅读此书后的点滴体会。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多少人在茫茫人海、滚滚红尘中迷失、摸爬滚打、追求、患得患失,......许多人一直以为自己在寻找真诚地带,在追求完美人生......以为事事完美就是幸福。蓦然回首,忙、盲、茫的路途已经走了大半生,忙到看不到亲人的需要,忙到自己迷失,忙到心无主载,自己不安,亲人不安,身边的人都不安...... ”这是蔡礼旭先生在前言中对幸福的一段解读,让人耳目一新。“回首来时路,原来寻找真诚时,其实自己并没有付给这个世界多少真诚,只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真诚;追求完美时,只是要求身边的人、事、物样样完美。以一颗有求的心,一直在向外攀求。却忽略了一个事实。最不完美的是自己,最该完美的是自己那颗心。”
我们很多人不就是这样吗?只要求别人对自己付出,而自己不能付出;我们的工作不也是这样吗?总是要求别人做的多,要求他人改变,自己却对自身缺点不在乎。
百善孝为先,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事,但对父母所尽的孝心并不多,父母对我却很用心。父母对自己不舍得的,却对儿女舍得,儿女在外,父母最担心。我们工作在外,应该经常给父母打打电话,让父母挂念的我们的心踏实些。
另外,书中提到的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 求确意。”这几句话,使我受益非浅。如有时领导布置的工作,一定要多下功夫、多研究,才会做好,才可能做好。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一定要及时记录下来,深入研究或查阅资料,或者虚心向别人请教,这样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撒同颖201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