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详细内容

字号:   

我院学习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心得分享2

浏览次数: 日期:2012-03-07

                            晨读《弟子规》出则弟篇心得分享

出则弟此篇主要是告诉我们兄弟之间相处的行为规范,以及如何和长辈在一起的规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交际,也同样需要对长辈、长兄尊敬,用餐就座让年龄辈分高的落坐在重要位置,都是对他们尊敬的一种表现。                                                                                   ——甘梁2011.09.26

                            晨读《弟子规》谨篇心得分享

《谨》此篇,主要是告诉我们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诸事要谨慎细微,此篇内有很多指导我们生活细节的内容,例如饮酒,对待客人热情体现我们好客的一面,适量是助兴之物,若过量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甘梁2011.10.10

 这篇文章更多是对我们日常行为的规范,对工作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经营部门来说,招待客人经常会饮酒,现在已经可以做到控制酒量,把客人招待好即可。                                         ——张延国2011.10.10

                             晨读《弟子规》信篇心得分享

“信”这篇文章涵盖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文化底蕴在内,我们设计院能发展至今,也是依靠“诚信、守信”得到客户的信赖与支持。中国是个文化古国,“诚信”在人们心中扎根很深,我们要加深学习将学习体会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这也是做人的信仰所在,如果信仰的东西少了,那么社会之危机也随之到达。                                                                                  ——张世存2011.10.17

   

俗语说“一个谎十个圆”,我们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他们做人的道理,从小诚实做人;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也同样要与人坦诚相待,相互信任。                                                              ——何明合2011.10.17

晨读《弟子规》泛爱众篇心得分享

“将加人,先问己”打算怎样对待别人,先问问自己是不是愿意。做错事先从自身找原因,不要揭别人的短处。                                                                                  ——杨志伟2011.10.31 

 

 自己有才能不要只想为自己谋利益,工作中我们要多做自我检讨,与同事和睦相处,有错误、有失误多从自身找原因,作为管理者更应该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用心做事,让我院工程质量稳步提升。   

                                                ——甘梁2011.10.31

           晨读《弟子规》亲仁篇心得分享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在生活工作中不能被他人好的一面所影响,那么便极容易被坏的一面所影响,所以我们要多亲近仁者、品德高尚之人,以提高个人修为。

——张世存2011.11.7

    社会是一个大的“染缸”,有弘扬正义的一面也有阴暗面所在,如今电视报道多为一些社会阴暗面,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导致人们生活价值观扭曲,认为目前社会现状便是子女不孝、手足不亲、人心冷漠,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社会不好的一面,努力弘扬传统文化,也是为构建和谐社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刘2011.11.7

              晨读《弟子规》余力学文篇心得分享

读完此片我感觉读书、学知识是用来实践、运用的。而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这样就失去了读书的意义了。《余力学文》提到了“心眼口”三到的读书法。在我看来,所谓心到是要求我们读书时一定要静心、潜心和专心,真正做到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心无旁骛;所谓眼到是要求我们能够全面客观地读书,所谓眼到是要求我们能够全面客观地读书,不仅仅读自己喜欢的,还要和书本和作者互动起来,善于读得懂读得出文字思想背后的知识和道理;所谓口到是要求对于圣贤书我们能够不断诵读,进而捻熟于心;做到三到,自然融会贯通得其精髓。                                               

——韩 文2011.11.21

此篇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古人学习可以学以致用,不仅可以学到知识,更能用到知识,而我们现在学习更多是停留在“知道”的层面上,我们要更多地把知识与实际工作、生活相结合,在实践中验证真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张世存2011.11.21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专业上两位新来的设计师学习积极性非常高,真正在工作中体现出“就人问,求确义”,工作中不懂、不确定的地方就记下来通过网络或者请教老专家来寻找问题的答案,现在我们一些经验丰富的设计师都很难做到这一点。这使我意识到自己更要身体力行、身正为范,扎实学习为年轻后辈做好榜样。

                                          —— 杨志伟2011.11.21

                                 晨读《弟子规》入则孝篇心得分享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父母心中最大的财富,如今我为人母,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如何不上演“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如何更好的尽我们的“寸草心”?弟子规给了我们答案:“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尽孝要从点滴做起,从小事情做起。小到每天的贴心问候,小到细心体味父母的情绪。“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想父母所想,听从父母的建议和劝告,念念都是父母的恩情。老人不图我们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只图个平平安安。尽我所能,让父母不再平添愁绪和不快,是我做女儿和做儿媳的责任,祝愿父母晚年幸福!
                                                                                       ——杨 敏 2011.11.28
    做人最根本的是从一个孝字开始,懂得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才懂得回馈报答,才会对付出的人,对这个社会有所感知,才会有所理解,进而我们也会有所付出,才会知恩图报。
                                                                                       ——姜 雪 2011.11.28

    入则孝是《弟子规》里学生主修的第一门课,入是在家,孝是善事父母,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善事,一个是心一个是侍。心即是心里面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侍既是处处都要照顾到父母。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做,就是善事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百事孝当先。
    这几天学习《弟子规》后,知道过去晚辈对长辈非常尊敬和爱戴,父母的命令就是圣旨,不能偷懒和延误,对父母的教诲毕恭毕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平时照顾好父母的衣、食、住、行。冬天让父母的房间温暖点,夏天让房间清爽、凉快点。出行或回来后都给父母打个招呼、报个平安,以免老人挂念。无论做大事小事都要让老人知道,不要让老人生气。老人喜欢的东西替老人准备好,不喜欢的东西把它处理掉。父母吃药时自己先尝一尝,看看是不是太苦太烫,并日夜侍奉在床前。要常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这都是过去晚辈对老人应做的事情。 回想我们现在,父母多说几句,就嫌父母唠叨。有时做错事,不但不接受,还强词夺理,不顺从父母的教诲。当今社会,大部分人是孝顺的,对父母比较关心,经常去看望父母或带老人去郊外游玩,让老人开心。但也有个别晚辈对老人非常不敬,争老人的财产,不孝顺老人,打骂老人,甚至有的儿女还把老人赶出家门,让老人住在外边草庵里,使老人有家不能回,这种现象非常糟糕。
    如果现在人们都学习《弟子规》,按照《弟子规》的要求去做,规范自己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那么我们的社会风气就会更好、更和谐。             
                                                                                       ——李 霞2011.11.28

                            晨读《弟子规》出则弟篇心得分享

 如果兄弟之情为横轴,那么父母之恩就是纵轴;横轴兄弟情延伸开来,就是朋友之情;纵轴延伸开便是君臣之义,人有五伦,纵轴横轴交互交错。作为中国人,我们祖先留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儒家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家有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佛家讲人的内心世界。

“出则”是兄弟之间相处的行为准则,所谓“兄弟”不只是狭隘地指一家内的兄弟,凡是客便是兄,礼貌待客,任何人与人之间都可以称之为兄弟,我们“热电院”也都是一家人,同事之间相处像家人一样相互关爱。

            ——刘2011.12.5

所谓“出则”是人与人之间的生活态度,做人应恭谨,谨慎。此篇操作性强,使我意识到自己身上一些多年养成的坏习惯,也要注意改正。在当今社会中,常常是不缺知识缺文化,不缺能力缺修养,也就是没有规矩。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人没有规矩,没有修养,没有品质,纵有再大的才学也是欠缺的。

           ——刘一凡2011.12.5

“出则”这篇文章主要教导我们如何与长辈及兄弟姐妹相处,我们这一代家中一般都有兄弟姐妹,父母从小就会教导我们怎样尊敬老人及兄长,但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老人从小宠爱,从而忽视了德育教育:怎样尊敬长者,友爱兄妹。所以读完此篇,使我意识到教育孩子一定要先德后文,才能让孩子有更加健全的人格品质。

           ——李2011.12.5

 今日通读《弟子规》,对“出则”篇中“财物轻,怨何生”一句深有感触。此语不仅对我们每个人如何处理好家庭关系有教育意义,同时对我们如何维系好同事关系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一个单位中,每个人的收入是有差异的,甚至同级别的同事间也有或多或少的区别,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大可不必生“怨”念,要知道“家和万事兴”的道理,倘若皆因小利而心生不满,乃至影响整个公司的正常运作,那对公司和个人都是百害而无一例的。

           ——吕宏伟2011.12.5

此篇给我的启示是:待朋友同事也要像待家人一样和睦关爱,做人谦虚,对人恭敬。帮助他人就等于帮助自己,得到更多快乐,也更容易融入团体,被大家所接纳。

            ——魏洪东2011.12.5

                           晨读《弟子规》谨篇心得分享

“谨”可以理解为谨慎、严谨,古人没有时钟,遵守时间即是守信,午时太阳高挂,大自然白天黑夜相互交替什么都不会改变它的规律。“老易至,惜此时”也正是有了诚信,才有了后面所有的行为方式,守时上班,遵守约定等一系列行为准则。

                                                  ——刘博2012.12.12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在此篇中作为开文,告诉人们做事的方法,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工作程序。人只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一种良好的工作、做事程序,才能保持良好的状态去工作、生活、学习。工作状态不好,生活无规律,工作不能保持高效率,将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烦恼和遗憾,总之,我们要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生活习惯。

                                                                                ——王革2012.12.12

                                晨读《弟子规》信篇心得分享

“韦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每个人都会有不如别人的地方,这时应该勉力自己,尽快赶上。作为设计院的新人,更有许多需要向同事学习的地方,我会时刻勉力自己,虚心向同事请教学习,尽快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段妮妮2011.12.19

只说好话,有益于人的话,修改掉一切不好的口头语。在没有见到事实真相之前,不轻易发表言论,不论人是非,一旦承诺就一定要守信。说话的语气、速度也要适中,见到他人的善事、善行要赞叹学习。                                             

                                                                       ——李2011.12.19

            晨读《弟子规》泛爱众篇心得分享

我认为“泛爱众”主要讲到了两个问题,一是我们怎样对待他人,即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该怎样与人交往;二是当别人的行为并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时,我们该一看待。

人有各种各样的性格、阅历、成长值经历,但作为一个社会人,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待己之心待人”我们就有了受人欢迎的基。然而,在社会中免不了要经受委屈不平等等,人难能可贵的就是在经历了坎坷、不平之后,依然能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处事待人。常怀感恩心,即是“报怨短,报恩长”。

                          ——李虎2011.12.26

这周我学习了《弟子规》泛爱众篇后感触良多,泛爱众篇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抱着一颗友爱、平和、真诚以及学习的心态,这中间主要强调的便是“爱”!

我对其中的“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体会最深。现在的家庭小孩都比较少,骄纵太多,考虑事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和体会,学习完之后,我意识到考虑事情应反思自己,换一个角度,站在对方立场上为他人着想。只有多为别人考虑,才是有一个日趋成熟的为人处事良好心态,也能得到更多“爱”的回馈。

                         ——唐相初2011.12.2 6

“泛爱众”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相处,要互相团结友爱,要有爱心。正如歌词所唱:“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就是说处理问题要以理服人,断不可粗暴处理。我们生活和工作中,提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方能使人心服口服。

                                ——于秋芬2011.12.26

                                                                         晨读《弟子规》亲仁篇心得分享

   作为2012年开篇恰逢阅读“亲仁”篇,此篇已经反复阅读无数遍,我想其含义与在信发集团看到的几句话极为贴近:对上要敬、对下要慈、对人要和、对事要真,体现出上下左右的人际关系,也是亲仁里所要表达的敬、慈、和、真的做人真谛。

           ——刘博2012.1.9

所谓“亲仁”单从字面上看,是接近有德学的智者,从实际生活出发,工作上态度积极努力以带动整体风气;作为社会的自然人,学习榜样人物,“感动中国”栏目每年都会评选出年度最感动我们的平凡人。另外设备中心作为服务性的窗口部门,与客户交流较多,如果只是从狭隘的利益出发很难与人坦诚相待,通过《弟子规》的学习得到了很多启发,拓宽了思维方式。

             ——何明合2012.1.9

     晨读《弟子规》余力学文篇心得分享

 

 

一个人的成长进步需要学会读书,并且要有选择的读,多读圣贤书,但要学会方式、方法,实践与学问相结合,而且要用心,切忌三心二意,多用功勤做笔记,同时要保持良好的读书环境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经常擦拭书架、桌面,书籍要摆放整齐,要爱惜书,自知自爱,循序渐进,终会成功。

                                            ——崔永坤2012.2.10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如文所意,疑,记,问,而后知。《道》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善求且善累,又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天道亏盈而益谦,秉谦持善,方能成大器。

                                       ——撒同颖2012.2.10        

  晨读《弟子规》入则孝篇心得分享

 

每次读弟子规都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虽然《弟子规》所教导人们的只是一些做人做事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但“欲做事,先做人”,《弟子规》不但可以净化人的心理还可能是一本助人成功的“秘籍”。

“入则孝”是排在“弟子规”首章的,可以看出“孝”是做人之根本,平时多给父母打个电话,对父母到唠叨少一些反感多一些耐心;对父母做的在我们看来不合理的事情少一些埋怨多一些理解;看电视   时能主动换成父母喜欢的节目… …这些都是对父母的“孝”。

                                           ——邢秀燕2012.2.24

 

常言说“百善孝为先”,入则孝这篇正是这个意思,告诉我们应该孝敬父母,不让父母操心,作为儿女应当认真学习本篇所讲的内容,用心去履行。

就像歌里唱的:“常回家看看,帮爸爸捶捶后背,帮妈妈洗洗碗。”有空时,多陪陪父母,其实老人对儿女图的就是平平安安,团团圆圆,文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强调的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很容易做到,也很容易被忽略。父母的教诲,要恭恭敬敬的听取,父母的责备要虚心接受。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可能由于工作原因或许不能常回家或者在父母跟前尽孝,但是我们能做到的一点就是自将自己的身体照顾好,不让远方的父母担心,我们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无论作息还是饮食,都让他们放心,也是我们尽孝心的一种方式,就像文中所说的“身有伤,贻亲忧”。

关于“孝”的很多行为准则我们都知道,可是真正能做到的可能比较少,不管父母做什么,说什么,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对子女好,父母如果做错什么或者说错话了,做子女的应当耐心地劝说父母,让父母明白和改正,父母生病时,应尽可能陪在父母身边,照顾他们。

如果一个人在家不能孝敬父母,在外面做得事业再好,也是一种虚伪,因为赐给我们生命的是父母,养育我们长大的也是父母,有了父母的开心快乐,才有家的温暖和睦,我们才会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试想如果一个人在家没有孝心的话,那到了单位会诚心尊重同事和领导吗?会团结同事好好工作吗?一个人只有对父母有了感恩之心后,才能进一步将小爱扩展为大爱,做人的根本是从一个孝字开始的,懂得了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才会知道回馈,也会对所有付出的人,对自己的单位,对社会有感知、理解和感恩,付出自己更多的努力去报答。

              ——王波2012.2.25

 

 

                                           点亮心灵的灯

                                              ----读《弟子规》有感

   《弟子规》这本书是传统文化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弟子规》一千零八十个字,讲述了讲了一百一十三件事,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非浅。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漫漫人生道路中不断培养。《弟子规》不仅是教育青少年从小培养良好品行道德的最佳读物,同时它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反省自我的最佳模范典例,它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指引人们走向幸福与成功。

《弟子规》主要讲了学习七大主修课,分别是“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入则孝”讲了要孝顺父母;“出则弟”讲了在社会上能懂礼节;“谨”讲了谨慎做事;“信”讲了要有信用;“泛爱众”讲了爱一切事物;“亲仁”讲了向好人学习;“余力学文”讲了要学习其它有用的知识。表达了作者想教好每个人如何做人远大志向。《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

《弟子规》总的从三方面讲述了我们所应该去做的,去学的,即待人、处事、待物。而待人为其核心,处事为重点,待物为方法。在待人方面弟子规详细阐述了对待父母的孝,对待兄长的敬和对待他人的善。我感触最深的则是德行之根本--孝,入则孝,犹如一面明镜,让我们意识到了自己孝道意识的欠缺,认真的想一想,我们对父母是不是太自私?很多时候,父母所对我们融入的爱,我们真的都知道吗?父母所为我们做过太多的事,而我们又为父母做过多少?自己在做错事的时候,有想过父母的感受吗?什么是最真实的孝?孝是童心未泯的孩子嘴下溜出给父母的半粒糖;孝是孩子放学回来,在门口甜甜的一声“妈妈”;孝是吃饭时抢着给父母夹菜;孝是忙碌于生活的我们,停下来,打给一直惦记着我们的父母的一通电话……孝,它每时每刻都在你身旁,不经意中,轻轻一举手,一投足全融入孝的成分。让我们将孝深深的种在自己的内心,它将是对父母最大的收益。

另外,《弟子规》处事部分所讲述内容的最为广泛,它关系着我们生活中的每件事情,它是我们走向成功的最好的航行灯,这部分所教会的我们的是一种谨慎的,踏实的,认真的,负责任的态度,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为人处事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就拿我们的设计工作来说,设计人员在作图时就要做到谨慎、认真、负责,作图有严格的依据,作图时考虑全面,从整体出发,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在生活中,我们都是一个大集体,对于看到的,听到的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当看到不良的现象,我们不仅要自身反省,也要勇于纠正,让社会更加温暖美好。

最后,《弟子规》待物部分,帮我们扫除人生道路上的障碍,教会我们如何前进,如何提升自身修养。在我们的工作学习中,很多人总有种畏难的情绪,他让我们遇事浮躁。弟子规告诉我们,要有好的学习计划、态度。静下心来,对待困难的事情,问题不要畏惧,功夫到了,不懂的,不会的自然就解决了。知识需要坚持不懈积累,再困难的也能被我们解决。

《弟子规》中所蕴含的的道理千千万万,值得我们用心反复的品读,不断地将其一点一滴力行到我们的生活中去,让每个人的内心更加温暖明亮,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积极美好。

                                                                                ——姜雪2012.2.25